- 鐵壺之家,10年品質保證!
-
- |
- 支付方式
- |
- 客服熱線 :
- 400 - 607 - 9898
高陵金壽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慶長16年(1611年)。屆時,加賀藩第2代藩主——前田利長在高岡城筑城之際,邀請了7位鑄物師前來幫忙。其中1位鑄造師的后代金壽堂?金森佐兵創建了金壽堂,延續祖上傳承的鑄造技藝。
在江戶時代,金壽堂還是以制作鍋、釜為主,到了明治時代以后,開始制作銅器(高岡銅器)及鐵瓶。因其品質優良,在業界之中獲得了很高的聲望。后來由于戰爭的關系,鑄造被迫中斷。到了60年之后的平成時代,市場上對于銅器等金屬器物的需求愈發膨脹,高岡地區的職人工匠為了紀念曾經的“金壽堂”,重新以“金壽堂”之名,專注于制作優良銅器、銀器以及鐵瓶。又因“高陵”是高岡的別名,于是將堂號取名為“高陵金壽堂”。
高陵金壽堂“鐵瓶屋”收藏有眾多明治時期的老鐵瓶,據此制作的復刻鐵瓶,幾乎可以亂真,具有很高的收藏和觀賞價值。其現任館長竹中勝治先生是日本著名的鐵壺收藏家和研究者,曾擔任《鐵壺通鑒》和《鐵壺全集》的編輯委員會副主任,在鳳凰衛視《文化大觀園》節目【日本鐵壺專輯】中接受著名主持人王魯湘先生的專訪,講述日本鐵壺的歷史和淵源。
就如名人的書畫墨寶一樣,明治時期的老鐵瓶也是吉光片羽,一物難得。很多老鐵瓶毀于日本的戰亂,偶有真跡也早已被博物館和收藏家收入囊中。然而,鐵瓶使用的蠟模鑄造和砂模鑄造法都可以將老鐵瓶還原,再通過人工對外模進行修整。如果鑄造工匠有豐富的制作經驗,就可以達到幾乎和原作一模一樣的效果。這樣的作品被稱為復刻鐵瓶。日本高岡地區的“高陵高陵金壽堂”收藏有眾多明治老鐵瓶,其復刻鐵瓶亦幾可亂真,具有很高的收藏和觀賞價值。
高陵金壽堂的復刻鐵瓶使用失蠟法鑄造,也稱脫蠟鑄造法。簡言之,工匠先用蠟型雕刻成預想的形狀,經過附砂烤模等工序后,蠟融化后完成模型,鐵水澆灌后將砂模破壞取出成品。砂鑄法制作工藝復雜,每次制作的模具只能造出一把鐵瓶,現存世作品稀少。
在鐵壺愛好者的心目中,京都鐵壺四大堂號:龍文堂、龜文堂、金壽堂與藏六堂的鐵瓶無疑是值得追求的高品級藝術品。龍文堂的安之介、龜文堂的波多野正平、金壽堂的雨宮宗兵衛與藏六堂的秦藏六也是聲震鐵瓶界一時的風云人物。明治時期,是日本鐵瓶的輝煌時期,名家輩出,但多在四堂之列。
龍文堂是京都鐵壺第一堂號,原本是鑄銅世家,其初代四方龍文為丹波龜山藩士,精于制銅手藝。其于明合元年(1764年)在京都發明用蠟型鑄造的方式來制作鐵壺。6代目安之介當家時是龍文堂最鼎盛的時期。波多野正平是安之介的底子,后來另辟龜文堂,而秦藏六則是波多野正平的親弟弟,也曾師事安之介,后來獨創藏六堂。
而龜文堂的作品則更多體現了問人的雅興,寄寓山水的情懷充斥其間?!坝^山則情動于山,觀海則情動于海?!辫F瓶上山水畫的動人之處就在于能以清新、高雅、悠然的畫面浮于器物之上,直接地進入人們的眼球,以深刻的意味使人產生共鳴。兼收并覽養內蘊,意象應時景色新。相比于龍文堂,這更是波多野正平在精神世界的升華。龍文堂與金壽堂應該歸于素壺一類,雖然也時有圖案文字之類的式樣,但從總體而言還是比較尚簡的。
鐵瓶表面使用“漆”和“齒黑”(單寧酸+鐵)等溶液上色(叫京色)。成品鐵瓶外表呈茶褐色。這種風格是京都的工藝,認為鐵銹色和茶色結合所呈現的色彩最為完美,也是京都鐵瓶的價值觀所在。
第二個特征是鐵瓶蓋使用青銅,這是因為從中國唐朝傳來的銅合金(青銅)在日本茶道初創時期(1500年代)十分珍重,因為是從唐朝而來,所以稱其為唐銅,即使現代也廣泛用于鐵瓶工藝中。
京都鐵瓶的第三個特征就是在鐵瓶的內側底部有幾塊板狀突起,這樣的工藝是為了使壺內的水流更加充分而下的功夫。當時,日本茶道的茶師稱之為“鳴金”。
如果不是專業人士介紹,很少有人會注意到鐵壺的聲音。這也就是京都鐵壺的有趣而特別之處。它時而像風穿越松濤,時而像海浪拍岸,每種不同的音效。都是鑄物師的杰作。
京都鐵壺是傳統鑄造法工藝品的典型代表,其歷史有三四百年之久,如今傳世的有以“龍文堂”、“龜文堂”、“松壽堂”“金壽堂”、“藏六堂”、“云色堂”為代表的52家堂號,有些在壺身上刻上了堂號,但許多鐵壺如今只能靠壺身的花紋和工藝來辨別其出身了。
這些制造京都鐵瓶的老店大多在昭和20年前后因各種原因而停業,現在,京都鐵瓶制作銷售的老店僅存松壽堂、云色堂以及京釜師治良兵衛等幾家而已。